月度医药行业回顾与展望 | 2022.04

泓湖投资   2022-05-05 本文章404阅读

医药.jpg

市场表现:

      2022年4月,代表A股医药股的中证医药指数(000933.SH)暴跌11.85%;代表香港医药股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暴跌8.07%(因港币兑人民币显著升值,计入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后暴跌4.40%),继续了从2021年6月以来的暴跌趋势。

      2022年4月,医药行业除少数新冠概念股表现尚可外,其余板块均表现较差。A股创新药龙头公司的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均不及预期,导致创新药行业整体暴跌;然而,部分CXO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了较佳的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并且披露了金额较大的在手订单,但仍未能提振股价。投资者对医药行业的悲观态度可能源于新冠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在历史上的2020年时,新冠疫情曾造成医药行业的部分公司出现营收及利润的明显下滑。

      根据万得终端的数据,4月29日收盘时,中证医药指数的TTM市盈率的分位数为14.66%,仍旧处于历史的较低位置。


行业动态:

      受新冠疫情影响,3月28日起,上海市浦东地区实行封闭管控;4月1日起,上海市浦西地区实行封闭管控;到4月底,上海市的诸多区域仍继续实施封闭管控。上海市是众多传统药企及生物科技企业的总部、研发总部或主要工厂所在地,这些企业的日常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4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在本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5个(定量50个,定性5个)、新增指标1个,为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

      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将于5月9日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该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点为基点。经流动性筛选,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其他生物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4月12日收盘总市值达7330.8亿元人民币。

      4月12日、22日、5月4日,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陆续将多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其中涵盖多家在美股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双特异性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由于针对多个抗原的双特异抗体结构与功能存在特殊性,意见稿就临床试验风险控制、最佳给药策略的确定、临床试验设计、免疫原性、生物标志物开发等方面提出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帮助企业科学地开展临床研究。


投资运作:

      目前医药行业的主要困境在于投资者的信心严重缺失。4月份是年报季和一季报季,历史上,在业绩报期间,业绩较佳的公司的股价通常会表现较优,但这一个4月份显然令人失望,投资者似乎已不再有信心去保持医药行业的基本仓位配置。

      一级市场的情况亦不乐观。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日益困难,且IPO时可融资额显著缩水,上市后市值也较小,令中后期进入的投资者在上市后出现显著亏损,且股票成交低迷,退出困难;部分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将上市目的地从港股转为A股科创板,因A股科创板IPO尚能融到规模尚可的资金、上市后可保持较好的估值水平和较好的流动性,但A股科创板审批流程更长且更严格,待排队至IPO之时,情况或大有不同。由于二级市场的低迷,导致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活动也明显下滑,部分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或已至生死关头。

      因此,在2022年后半段,投资者或许会看到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较稳定的大中型药企通过并购、license-in等方式引进国内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管线;研发管线缺乏创新性或缺乏市场需求的国内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或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种情况下,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以配置思路去持有传统大中型药企的股票可能会优于通过鉴别研发管线来优选生物科技企业的股票。




---------- 特别声明 ----------

本文涉及部分信息及资料源于公开渠道,泓湖投资不对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预示或暗示未来的承诺或保证。

本文介绍的资料、意见、分析方法和投资工具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者买入任何基金产品的销售要约。

本文所示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情况,独立判断与分析,不应该依赖本报告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投资决策。

本文由泓湖投资管理团队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上海泓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专注于系统性宏观策略




一键咨询